重庆文博会落幕“非遗”产品扎堆亮相让市民看嗨了 

重庆文博会落幕“非遗”产品扎堆亮相让市民看嗨了

作者: admin 日期: 2017-09-18 09:15:12 人气: - 评论: 0

重庆文博会落幕“非遗”产品扎堆亮相让市民看嗨了

綦江展台,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市民制作绣花。

重庆文博会落幕“非遗”产品扎堆亮相让市民看嗨了

秀山展台精美的竹编制品。

重庆文博会落幕“非遗”产品扎堆亮相让市民看嗨了

奉节展台展示的汉砖拓片。

重庆文博会落幕“非遗”产品扎堆亮相让市民看嗨了

奉节展台,香喷喷的盬子鸡也端到了现场。

梁平竹帘、山神漆器、盬(音同“古”)子鸡……在第六届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(以下简称文博会)现场,以这些商品为代表的诸多“非遗”产品成为本次文博会的“主角”,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。

昨天(17日),文博会正式落下为期4天的大幕,本届文博会(含车交会)的总交易额为1.7亿元,共吸引40万市民参观。

本届文博会以“交流·交易·交融”为主题,坚持“市场主导、创新驱动、文化传承、科技支撑、多元融合、重点突破”。相较往几届,无论在规模、客商数量、关注度上都有显著提升。

市民观看“非遗”产品制作流程

“烹饪盬子鸡最好要采用散养的土鸡,并且最好采用十个月以上的土鸡,才能保证肉质达到最佳口感。”中午,奉节展位的工作人员把电磁炉搬到了现场,一边烹饪着盬子鸡,一边给顾客们介绍着烹饪盬子鸡的注意事项。

而在梁平展区,记者却看到了另一番场景——一位女士端坐在绣绷前,只见她手中的丝线时而上下飞舞,时而纵横交织,飞针走线间,一幅绘制有花鸟画的梁平竹帘就已初见雏形。

“涪陵榨菜的制作,包括风干、切丝、压榨、上料等12个步骤,整个工序都不容易……”在涪陵展区,工作人员正向市民介绍榨菜的制作流程,只见他一边介绍,一边把早已准备好的青菜头切成了丝……

不仅是他们,为推广“非遗”产品,各区县展位也是煞费苦心:在忠县展台,民间艺人表演起了张飞的故事;在秀山展台,高高挂起的彩色花灯下,艺人们激情演奏民族乐器排箫,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……

“本次文博会上,各个区(县)在介绍他们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时,都摒弃了以往简单的说教,而是亲自上手,向市民还原制作过程,甚至让市民参与其中。”文博会有关负责人说,采用这样的方式,不仅可以让市民对“非遗”项目更加了解,也有利于进行相关的文化、经济推广。

非遗产品成为高价艺术品

“原来我一直觉得 非遗 产品很便宜,但逛了文博会才知道, 非遗 产品都是价值不菲啊。”在黔江展区,花2000元购买了一套利用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所画的人物画后,市民曾勇说。

“他所买的土陶画是我们石鸡坨土陶制作工艺的重要表现形式。”该手艺第30代区级传承人刘海龙说,一张15cm 40cm的土陶画,需要经过揉泥、拍板等多个工序,通常需要几天时间,价格自然不菲。

在城口展区,记者则看到他们带来的山神漆器,一个小小的花瓶售价就达一两千元。稍微大一点的花瓶售价高达数万元。“为了让漆器呈现出层次不同、深浅不一的颜色,往往要经过上百道工艺,才能完成制作。”该展区负责人说,山神漆器也一度面临后继乏人的情况,但近年来这个“非遗”产品重新焕发了生机,销量很不错,常常作为礼品送给外宾。

巫山带来珍宝“百寿碑”

一张雪白的宣纸,蒙在古朴的汉砖上,润湿、上色,再用湿布均匀地拍打,不一会儿,一张古香古色的汉砖拓片就完成了。“太漂亮了!”从杨家坪赶来参观的李燕玲看后非常兴奋,“我可以学做一张拓片吗?”

“当然可以!”参观者纷纷向巫山展台区围拢过来,在主办方指导下,纷纷参与制作。

“拓片是我国的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,可惜的是,现在了解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。”该展位工作人员表示,此次我们把巫山县博物馆的展品——百寿碑带到现场进行拓片制作,一方面是向市民介绍这项传统的技艺,另一方面则是借机向他们介绍巫山悠久的历史文化。

荣昌“四宝”来了“三宝”

春秋时期便是巴国属地的荣昌,拥有近2000年的历史,拥有在宋代就闻名巴蜀的螺罐山云峰寺,还有万灵古镇、清流民俗风情小镇、昌州故里等人文景点,更拥有折扇、陶器、夏布3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们与荣昌猪共同构成“荣昌四宝”。

这次在文博会上,荣昌区带来了“荣昌四宝”中的三宝——折扇、陶器、夏布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,这次文博会,荣昌展区主要展示了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,有享誉海内外的荣昌夏布,中国四大明陶之一的荣昌陶,中国三大名扇之一的荣昌折扇。

荣昌展区中处处可见夏布,展区负责人拿出几块“夏布中的精品”,介绍道,“荣昌夏布起源于清朝,以苎麻为原料,易洗易干、通风透气,很适合夏天穿。其中精漂的细布,色泽雪白,细嫩柔软,被称为 麻绸 、 珍珠罗纹 。”

展区里还有一个专门供市民喝茶的地方,而喝茶的茶具正是荣昌陶器。“荣昌陶釉质尚光、朴素大方,有 薄如纸、亮如镜、声如磬 的美誉。”把荣昌陶器用于装茶,和市民互动,“让他们能够更细致地观察到陶器。”

明末,荣昌折扇曾作为贡品入朝,展区里的扇子精美,吸引了一些市民驻足欣赏。“他们这个扇子图案可真好看,还有小烫花,光拿来扇风还有点舍不得。”一位大爷告诉记者。

众人围观称赞綦江农民版画

用毛笔蘸上颜料,细细地涂在木板上某一个区域,再印到纸上,只见一女子不断地重复该动作,纸上竟慢慢呈现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来。

“这太神奇了!”围观群众不禁发出阵阵惊叹,当得知这是綦江传统民间艺术——农民版画时,众人更是竖起了大拇指。

据了解,农民版画是綦江传统文化的特色代表,其源于明清年间的木板年画,是一种用刀子在木版上雕刻出来的图画,采用人工拓印的方法制作而成,构图明快,色彩艳丽,作品取材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,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。

上游新闻-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陈翔 摄影 李斌 甘侠义 杨新宇



Copyright © 2012-2016 恒旺展览 Inc. 保留所有权利。 Powered by cqhengwang 渝公网安备 50010802001696号

渝ICP备13002363号-2

错误啦!

错误信息